文化長河 山川行 溜索飛人 2012-4-21
發源於西藏唐古拉山脈的怒江,上游在藏語中被稱為那曲,意即黑水河。怒江江水翻滾流經雲南省西北近中、緬邊界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簡稱怒江州),越過州內由碧羅雪山與高黎貢山夾着形成的長三百多公里的大峽谷,傈僳、怒、獨龍、白、藏等不同的少數民族,就居於峽谷兩邊的山坡之上。
由於怒江大峽谷江水湍急,難以行舟擺渡,渡河吊橋又相隔甚遠,為了節省時間,不少居民會以原始而快速的「溜索」方式來渡江。村民和物資,就靠一把懸於綱索上的鐵勾吊着,滑過江去,而鐵勾的作用,便有如城中的私家車般,可以載人載物。溜索需要技巧,一不小心,隨時會因「剎車」不及而撞傷,或者未到岸已停了下來「半天吊」,要像猴子般沿溜索爬過去。另外,亦有村民試過不慎自溜索上掉下江中受傷。
鐵勾將村民的性命懸於一線,故各家各戶都配備獨家鐵勾,有大有小,部份由當地少數的鐵匠度身訂造。據說全個怒江大峽谷本有四十多對溜索,但現在已所餘無幾,尤其近年政府計劃於峽谷間興建多些橋樑,部份更可行車,溜索這種充滿原始魅力的古老交通工具,大概將從這裏消失。
弩弓是當地山民傈僳族的標誌之一,雖然現在山區中已禁獵,但村民上山採藥、採磨菇時,仍會帶着弩弓防身;而弩弓射藝,近年更被發展成當地的比賽、娛樂項目。為了解多點當地人的生活和文化,攝製隊特地採訪了當地的鐵匠和弩弓師傅,看他們以傳統方式打造溜索用的鐵勾、刀子,以及製作和使用傈僳族弩弓,並跟隨一名溜索醫生渡江去為村民看病,又走進傳統的傈僳族人家中,一窺他們的生活。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