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長河 山川行 水田奧妙 2012-04-07
位於雲南元陽縣紅河州南岸的哀牢山深處,存在着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梯田,這大片由哈尼族祖先於一千二百多年前開始逐漸依山勢雕刻而成的地貌,面積共十九萬畝,養育了三十多萬農業人口。一級級沿山而上、邁向天際的梯田景色,隨季節、天氣、日光和雲海而千變萬化,光影流轉其間,每年吸引無數人前來追光逐影,以鏡頭捕攝美景。
雲海是元陽的特色,沿山路往山上走,忽晴忽雨,然後濃霧於瞬間消散,金黃梯田淡入,教人見識到當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殊天氣。除了絶美的田間景色和飄渺的雲海,哈尼梯田的獨特之處亦在於它完美地融合於大自然,自成一個由森林、村寨、梯田與水系和諧地融合的生態系統。山上雖沒有水庫,但哀牢山下的紅河卻為梯田提供了水源,雲海充當流動灑水系統,森林則是天然儲水庫。位於低緯度的紅河河水蒸發,水氣沿山爬升後化作雲霧和雨水,落下來潤澤森林、田間和哈尼村寨,滋養着哈尼人。重視樹木的哈尼人敬樹如敬神,村寨四周設有「神樹林」,山上大片森林因而得以保存,水土不易流失。
美麗的水稻梯田背後,含藏了哈尼族的耕植智慧和血汗辛勞。他們世世代代在梯田上種植「紅米」,但這種祖傳稻米一年只得一造,產量不多,市價亦不高。近年,部份農戶為增加收入,已改種玉米、甘蔗、香蕉等來代替紅米。全球暖化、空氣污染問題和化學農藥亦逐漸入侵這片山上田園,田間景色,還可以維持多久?
第二集《水田奧妙》
每一種能經久流傳的古老文化,總對現代文明帶來啟發,地球六分水、三分山、一分平地,維持梯田農業,是未來全球糧食發展的啟示。
一千二百多年前,在蒼涼的元陽哀牢山,哈尼人用簡約的鋤頭,沿等高線把山坡開成農地,塑造出邁向天際的梯田。這19萬畝梯田,是莽然浩壯的集體勞作方式,至今仍養育著30多萬農業人口,卻沒有人知道開墾者的名字。
耕作首要條件是水源,整個山上雖然沒有水庫,但雲海就是天空中的大海,森林就是綠色水庫。樹木,被視為庇祐哈尼人的神,樹木可以貯水,敬樹的信仰保護了水源。流淌在哀牢山下的紅河,是梯田供水的源頭,水氣從低緯度蒸發,順著山爬,到山上變成雲霧,降雨到原始森林,匯成涓流再回歸江河,便完成一次完整的水循環。水,沿哈尼人開闢的水溝流淌而下,帶著牲畜糞便,為泥土施肥,孕育了農作物。
梯田經常雲霧繚繞,吸引了無數攝影人來追光逐影,飄渺的雲霧,就是梯田水源的具體展現。哈尼梯田是世界規模最大的梯田,一個水稻品種持續種植了上千年,201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在紅河州舉辦世界梯田大會,哈尼梯田漸受世界注視,她的傳統智慧,對地球生態有啟迪作用,哈尼人並不征服自然,而是融合於大自然的循環,從中尋到自己的的生存空間,創造出森林、村寨、梯田與水系和諧統一的生態系統。不過,當講求經濟效益的思維不斷入侵哈尼梯田區,原生態的食品,與及這個強韌的水稻品種,不知還可以持續多久。
在偏遠山上這豐饒的稻米之鄉,留給哈尼後人活命的糧食丶和謎一般的農耕智慧,而天人合一的奧妙,正藴藏其中。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