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浪遊前準備”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浪遊前準備”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約瑟夫·洛克 Joseph F.Rock

  1920年,一位名為約瑟夫·洛克的奧地利人,以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美國國家農業部、美國哈佛大學植物研究所的探險家,撰稿人、攝影家的身份,先後在中國西南部的雲南、四川一帶生活了27年,進行了長達二十多年之久的科學考察和探險尋訪活動,並探險到了傳說中的神秘黃金王國"木裡",深入到了貢嘎神山。他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發表了他吃驚的發現,隨後世人知道了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發現之旅

 1928年3月,約瑟夫·洛克和美國國家地理協會成員來到木裡,請求木裡王幫助他到稻城貢嘎嶺那片雄偉的山脈進行考察。當時,洛克給王秘書贈送了一枚兩美元的金幣,還告訴他,他們為木裡王準備了珍貴的禮物。當談到考察亞丁的計劃時,木裡王解釋說,那一地區全名叫貢嘎日松貢布,根椐藏族的宗教,夏諾多吉(金剛手菩薩)、央邁勇(文殊菩薩)、仙乃日(觀音菩薩)分別住在那裡的三座雄偉的雪峰之上。這三座雪山是貢嘎嶺周圍山民的山神。如果哪個外鄉人膽敢進入這個地區,在被搶掠一空後會被殺掉。當時貢嘎嶺地區的匪首叫德拉什松彭。由於木裡王允許他經過自己的地盤去攻擊四川境內的其他部落,因而他們關係較好。所以他很快親筆給貢嘎嶺匪首德拉什松彭寫了信,信中措辭強硬,聲明一支美國考察隊要到貢嘎日松貢布周圍科考探險。他要求並命令所有的土匪都不得打擾他們。不久德拉什松彭回信,同意洛克一行前來考察,並保證他們的安全。





圖片:約瑟夫·洛克,在中國偏遠的西部的賈米貝延山(Mount Jamebeyan)在土匪的護衛下

探險家及自學成才的植物學家約瑟夫·F·洛克充滿了自信。

1931年7月的國家地理雜誌曾經提到過洛克此行的目的,即探訪被藏傳佛教徒奉若神明的群山。


  6月13日,洛克一行帶著36匹騾子和馬,還有21個隨從,離開木裡,經米譯嘎山至蘇曲河翻越稻城海拔4985米西沙山脈走進了亞丁境地。在亞丁境內呆了十幾天。對境內的三座雪峰在原文裡都一一進行了描述:"夜幕降臨了,我坐在帳蓬前面,面對著藏民們稱為夏諾多吉的巨大的山戀。此時雲己散去了,雷神的光彩呈現在眼前,那是一座削去了尖頂的金字塔形的山峰,它的兩翼伸展著寬闊的山脊,像是一隻巨型蝙蝠的翅膀……""謝熱日峰這座外形象是一個巨大寶座,好像是供活佛坐在上面沉思用的---它真像是藏族神話中天神的椅子"……"在我面前的晴朗的天空襯托下面,聳立著舉世無雙的央邁勇雪峰,它是我見過的最美的雪山。"……




圖片:約瑟夫·洛克在四川


  同年8月洛克先生第二次進入亞丁,又進行了為期十餘天的考察。先後兩次進入亞丁境地,洛克搜集了當地許多不知名的動、植物標本,繪製地圖,還撰寫了《貢嘎嶺香巴拉,世外桃源聖地》一文長達65頁,有76張圖片。其中彩照有43幅,他在文章開頭激動地寫道:"在整個世界裡,有什麼地方還能有如此的景色等待著攝影者和探險者"……



  1928年下半年,他打算再次探訪亞丁貢嘎嶺山脈。又一次尋求木裡王的幫助。木裡王欣然答應,並為他們第三次考察作了全部準備,還派了一名嗽嘛陪同他們。當他們尚未步入稻城境地的途中,一個信使帶著木裡王的一封信趕來了,而且還附有德拉什松彭寫給木裡王的信。木裡王勸他取消計劃,因為貢嘎嶺首匪說他已經得知洛克到達木裡的消息,如果洛克膽敢再次踏進他的地盤,他就不會聽從木裡王的意見,執意對他們進行搶劫,並殺死他們。他的理由是洛克一行惹恕了神山。就在他們兩次對雪山進行考察不久以後,神山發怒了,大量巨大的冰雹打壞了地裡的青稞。洛克深知強匪們的凶殘和野蠻,便接受了木裡王勸告。這樣,貢嘎嶺地區再一次關閉了。後來回到美國,洛克一直到臨終時都有第三次到亞丁考察的願望。



  為此,洛克成為歷史第一個到亞丁境內進行探險的西方人,第一個在亞丁境內採集動植物標本、繪製地圖、用彩色膠片和紀實文章將亞丁境內記載下來介紹給全世界的人。值得一提的是,曾經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發表有關亞丁的照片和文章,為希爾頓創作《消失的地平線》提供了難得的素材。這本小說與洛克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上的出版物迅速交溶,在歐、美、日等地掀起了波瀾,並使"香格里拉"一詞傳遍全世界,同時也在世界範圍內興起了尋找香格里拉的熱潮。



       約瑟夫·洛克--迷戀中國的探險家



  約瑟夫·洛克1884年1月13日出生在維也納,是一位貴族僕人的兒子。1905年21歲的洛克從奧地利移民美國,在夏威夷定居,他喜愛植物學,儘管沒受過高等教育,但是他的毅力使他成為了一名專家。小時候在維也納圖書館裡第一次接觸到漢語,就對中國這個神秘的國度產生了興趣。在他開始探險生涯之後,中國的少數民族人文風情更是強烈地吸引著他,於是他便熱衷於在東方古國的崇山峻嶺之中跋涉。從1922年到1949年,洛克來往於四川、西藏、雲南等地。





圖片:約瑟夫·洛克


  約瑟夫·洛克授聘於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社,1923年至1924年被《國家地理》雜誌派往中國,任命為"美國國家地理協會雲南省探險隊長"。從1924年到1935年,洛克用9篇有關中國的文章和大量的黑白和彩色照片,將這個神秘國度帶給了世界……



  約瑟夫·洛克一生是個不折不扣的探險家。1926年8月,他順著一根竹繩滑過浪花飛濺的湄公河;1930年10月,他冒著暴風雪在山峰中穿行;他常常在海拔1000英尺以上的地方宿營;在職生活環境惡劣的村莊裡,他也曾染上過可怕的痢疾,還要千方百計地躲避土匪的襲擊,而他卻不僅僅是個探險家,他曾為很多人治病,在他的幫助下,一些人擺脫了被蔣介石軍隊"抓壯丁"的厄運;他曾把自己從美國帶來的洋玩意兒留給村民,甚至還在一個村子裡訓練出了一個西餐的廚師……



  洛克非常熱衷於納西文化,在他開始遠征的第一篇文章就是關於納西僧人,洛克在這些僧人的幫助下開始翻譯象形文字寫成的、講述納西族歷史的納西古書。他最終完成了兩部有關納西曆史的著作,還有一本厚達1094頁的納西文字典。



  1949年7月,洛克離開中國,回到夏威夷,把全部的時間都用在採集植物標本和研究納西學、納西語言上,他把納西文字典交給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想在他79歲生日時看到字典的出版發行,可是,1962年12月5日,他因心臟病發作在家中離開了人世……



圖片/資料來源:National Geographic  中國國家地理

喜馬拉雅 Himalaya



影片年份:2000
出 品 國:法國
出  品:Antelope [uk]
發 行 商:春暉國際影片

故事發生在喜馬拉雅山上的一個部落,位於尼泊爾西北方一個名叫dolpo的村莊。這個與世隔絕的山村中,每年最大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帶著犁牛背著自己村莊的鹽,長途拔涉橫越整個山峰, 去另一個部落交換糧食。 這趟路每年全村都由老酋長帶領,因為他是最有經驗的領隊。但是今年不同了,因為原本應該是老酋長的大兒子繼任酋長,並且帶領全村的人完成這趟旅程。可是他發生意外過世了,留下妻子、小孩和老酋長。而小兒子是個喇嘛,從來不過問家裏的事。這一次老酋長希望他可以回來幫忙。而村中另一個年輕人,聰明而又有活力,他想代替老酋長死去的兒子的位置,並且照顧他的遺孀。可是老酋長並不接納他,兩個人一直沒有辦法溝通。

又是一年一度的行旅,老酋長的經驗是要看見上天的指示,才能出發。年輕人不相信,並不同意老酋長的看法,便組合了村中幾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就先出發了。

在一路上,缺乏經驗的青年用自己的方式走,而晚了三天出發的老酋長一行人卻趕上了他們,有如神助一般,證明了老酋長的話是對的。此時的天空一片蔚藍,風和日麗,高原上壯麗的風景就像是仙境一般。老酋長卻在此時叫大家趕快離開,因為他知道馬上就有暴風雪來了。其他的隊員都加入老酋長的隊伍,年輕人固執得不肯相信,堅持要晚一些才動身。

果然就在大家離開之後,暴風雪來臨了,年輕人花好大的力氣才趕上隊伍,此時他才發現老酋長為了鼓勵隊伍前進,自己一個人殿後,可是他已經精疲力盡,身體狀況很差,還好年輕人及時趕上,救了老酋長一命。

經過了這一段充滿波折和歷練的行旅之後,老酋長看見年輕人身上有成為酋長的特質,年輕人也學習了老酋長的經驗和互相了解,就像在冥冥之中有上天的安排一樣,讓老酋長和年輕人這兩個固執的男人有了盡釋前嫌、互相了解的機會。這一切看在老酋長的小兒子的眼中,就像是一堂無價的人生之課,喇嘛回到寺院之中將這一趟行旅全部的過程畫在牆上,叫大家都記得這一次難得的成長旅程。

全片在青康藏高原上拍攝,風景壯麗 氣勢磅礡。本片原著配樂同時榮獲法國凱薩獎、影藝學院最佳原聲帶大獎本片原著配樂同時榮獲法國凱薩獎、影藝學院最佳原聲帶大獎。


消失的地平線 - 尋找心中的淨土


香格裡拉(Shangri-La),這夢幻般的世外桃源,如此虛幻迷離地在人們的現實生活與精神世界之間的地平線上遊蕩了整整半個多世紀,至今仍散髮著誘人的魅力,讓世人嚮往不已,三男一女開始了一次奇特,不可思議的歷險,以致於他們自己都搞不懂是真實還是虛幻。可以這樣來形容這部小說:驚險、刺激、離奇、富於戲劇性。更難得的是,閱讀這部小說將是一次身體、心智、和靈魂的體驗。而且,香格裡拉這個地名就因這本書而來...

詹姆斯·希爾頓
James Hilton
出生日期 1900-09-09
出生地 Leigh, Lancashire, England, UK

生於英格蘭,當他在劍橋大學讀書時就開始進行小說創作;畢業後,擔任倫敦《每日電訊報》的文藝評論員。其後,他寫的許多著名小說,如《沒有盔甲的武士》、《失去的地平線》、《天國的憤怒》等都被搬上銀幕拍成電影。1935年起,他來到美國定居好萊塢,除創作小說外,還與人合作編寫電影劇本,如《茶花女》等;其中他與人合作編寫的《米尼弗夫人》獲得第15屆奧斯卡最佳電影劇本金像獎。於1954年12月20日逝世。

書中描寫香格裡拉位於喜馬拉雅山脈西端一個神秘祥和的山谷,當地的居民信奉藏傳佛教。在西方文化中香格裡拉通常意指帶有東方神秘色彩祥和的理想國度。

巴基斯坦北部巴控克什米爾靠近中國邊境的Hunza山谷被認為有可能是香格裡拉的原型。希爾頓在發表《消失的地平線》的前幾年曾到過那裡。當地的環境與書中的描寫相當吻合,也是希爾頓惟一到過的自稱是“香格裡拉”的地方。從1922年到1949年,美國植物學家約瑟夫·洛克(Joseph Rock)以雲南麗江為基地,對中國西南地區進行考察,並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發表了許多探險日記,對這一地區風土人情進行了詳細的介紹。這些文章引起了西方世界對這一地區的很大興趣。有人認為希爾頓也從洛克的文章中獲得了很多素材。

此外,印控克什米爾的拉達克、巴控克什米爾巴爾蒂斯坦(別稱小西藏)、尼泊爾、不丹的一些地區以及中國西藏,雲南西北以及川西的一些地方等,均自稱是香格裡拉.

在藏族文化中有“香巴拉”(Sham-bha-la,梵文:“持樂世界”)的傳說,據說也是人間樂土,可能也是希爾頓創造“香格裡拉”的來源。 也有學者對此說堅決反對,認為Shangri-La中的la是藏語山口的意思,意為香格裡山口,而香巴拉雖也是人間樂土,但卻是遙遠的北方。

1933年以後,由於小說和同名電影的影響,香格裡拉成為西方文化中的一個熱門話題。德國納粹政權也曾熱衷於尋找香格裡拉。希姆萊認為雅利安人的祖先來自青藏高原,那裡可能仍有最優越的雅利安人-“超人”。納粹政權曾先後派出7支探險隊尋訪香格裡拉,試圖找到雅利安人的先民。傳記和電影《西藏七年》就是描寫其中成員“哈勒”Heinrich Harrer和Peter Aufschnaiter的經歷(兩人均為奧地利人,納粹黨衛隊隊員)。美國總統羅斯福也曾將美國總統在馬裡蘭州的修養地(即現在的戴維營)改名為“香格裡拉”。

近年來,由於香格裡拉概念的流行,中國境內一些地區也爭相宣稱是香格裡拉的真正所在,其中包括雲南的麗江-中甸,四川的稻城-亞丁以及西藏的相鄰區域察隅、波密、林芝等。其中雲南的中甸“搶注”成功,於2001年12月17日被中國國家民政部批准改名為香格裡拉縣,令其他競爭對手頗有微辭。

來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6%99%E6%A0%BC%E9%87%8C%E6%8B%89

網上英文版
http://bookmountain.blogspot.com/2008/05/lost-horizon-by-james-hilton.html

紅雪蓮



紅雪蓮歌詞
詞:洪啟
曲:蘇格蘭傳統民歌
唱者:高櫻 /小娟 /蘇曼

(點擊收聽-高櫻)


我走過了你的身旁看到了你的眼淚
我的心裏涌起了一股濃濃的柔情
我不願看到你的淚水再往下流
我決定幫你甩去失意重回到伊甸園
你的笑容讓我癡醉讓我心裏好衝動
你長長的黑髮連起了我對你的柔情
你那深情的眼睛讓我想起天山的湖水
你那堅強的身影讓我堅定了自己的愛心
我來到了你的家門看到了你和你的舊情人
我收回了笑容任那淚水嘩嘩往下流
我的眼前是黑暗痛苦心緒難以再表白
我收回了寫了一夜的情書我收回了我的愛
你來到了我的身旁叫我不要再流淚
你給我了一個甜甜的吻叫我不要再傷懷
你說你需要真正的愛情不是虛偽的表白
我不願聽你的解釋說你不是個好小孩兒
有一天你上了天山再也沒有回家來
在冰雪過後我找到了你那凍僵的身懷
你的懷中放著為我病中所採下的紅雪蓮
我知道了這是你
對我最後的表白


-----------------------
洪啟與《紅雪蓮》

  洪啟,1973年出生於新疆和田,1992年開始音樂創作,是當代中國新民歌運動的發起人之一,同時也是最積極的實踐者之一。

從早期一把吉他低呤淺唱的《紅雪蓮》,到近期交響樂烘托出撼天情懷的《我是一隻離群的鳥》,洪啟的音樂創作一直保持著民間歌曲特有的清新自然,質樸流暢。

洪啟的音樂創作在藝術上繼承了中國民間歌曲真切、感傷的情懷,質樸、寬厚的氣質和簡明流暢的形式。古人謂:“饑者勞其食”,“勞者歌其事”,洪啟的歌曲表達了這個時代中追求積極、健康的人們的心聲,屬於這個時代普通勞動者和他們的子女共同創造的文化,是當代中國的民間音樂。

  洪啟是新疆新時期原創音樂的代表人物,他1992年創作,1997年由新疆歌手高櫻錄製的歌曲《紅雪蓮》,在最具權威的新疆音樂臺排行榜獲得連續數周蟬聯冠軍的好成績,創造了新疆本地歌曲戰勝內地、港臺華語歌曲的奇跡。這首歌曲還創造了三千余封聽眾來信的紀錄,與排行榜上的成績一樣,至今無人打破。

  洪啟創作的歌曲《我是一隻離群的鳥》、《在有陽光的屋子裏歌唱》、《紅雪蓮》、《阿裏木江,你在哪?》等歌曲受到了新疆喜愛本土創作歌曲的樂迷的喜愛。新疆媒體稱其為“新時期原創音樂第一人”。

  洪啟還為維、哈、蒙、回等民族歌手製作唱片和創作歌曲。1998、1999年,由他擔任藝術總監的維語唱片《青春》和《嘹亮的歌》創造了新疆民語音像市場的年度銷售的最好成績。

來源:國際線上

浪遊前準備-高山反應



高山反應

高山反應,由於登上空氣稀薄的高原地區而發生的反應。一般健康人在海拔四千米以上有頭痛、頭暈、噁心、呼吸困難、心跳加快等癥狀。也叫山暈。 科學家們將海拔3000米以上稱為高原。因為海拔達到這一高度時,其氣候特點(如低氧壓,缺氧,高輻射及高寒等)與平原明顯不同。人到了這樣的環境,體內必須進行一系列的調節,才能適應。因此,初進高原,甚至是常住高原的人從平原重返高原時,必須在多方面嚴防急性高原病的發生。

通常把因忽然走上高海拔地區而引起的身體不適和輕微病徵稱為「高山反應」/「高原反應」,而由此引起的嚴重的、可致命的高海拔病症稱為「高山症」。其實兩者有相當大的關連也沒有明確界線,很多文章把兩者皆稱為「高山症」或「高山病」而只區分為「輕微」和「嚴重」。英文大都統稱兩者為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AMS) 而特別強調兩種嚴重的高山症 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 (HACE, 高山腦水腫) 和 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HAPE, 高山肺水腫)。

常見的高原病有以下幾種:
1. 急性高原反應
2. 高原肺水腫
3. 高原昏迷
4. 高原紅細胞增多症
5. 高原心臟病
6. 高原血壓異常(可分為高原高血壓、高原低血壓、高原低脈壓三種)
7. 混合性高原病(又稱慢性高原病混合型,是指患有高原紅細胞增多症,高原心臟病和高原高血壓其中兩種以上者)。

高原病的主要發病因素是低氧環境。但是,在同樣低氧環境中多數人不患高原病,因此高原病應認為是可以預防的。注意以下幾點可減少高原病的發生。

(1)減少身體的耗氧:重體力活動及重腦力勞動均可增加機體的耗氧量。在高原低氧環境,身體耗氧量過大,導致各器官、組織缺氧加重,可誘發高原病。

(2)避免受傷和感染:高原氣候寒冷,日溫差大,機體受涼後極易患呼吸道感染,部分急性高原病的發生是受涼及感染後誘發的。

(3)保持心理環境和外界環境的平衡:高原適應性機制與神經系統調節有關。精神過度緊張和焦慮均不利於人體對高原環境的適應。

(4)飲食為適應高原低氧的特點:原則上要攝入足夠的熱量,但又要易於氧化及耗氧最低的食物。要保證足夠的糖類、足夠的蛋白及適量脂肪。

(5)緩慢登高:若進入高原時,不宜過快,使機體逐漸適應,可減少高原病的發生。

如果能夠盡量注意上述幾點,對高原病的預防還是能夠起到積極作用的。

預防高原反應的藥品:
大概可分為中藥與西藥二大類:中藥(健康食品)為紅景天,西藥有高原康、高原胺、 高原寧、威爾鋼、DIAMOX等幾種藥品。

西藥類有副作用:
西藥類的高原預防藥品,因為每個人的體質與應使用藥量不同,經常有使用後的副作用,只是這種副作用,有可能是帶來更嚴重的高原反應,尤其在藥效 過後,或者因為個人的服用過量,藥效發作的時候,反而危機與緊急處裡的時間將更縮短,因此服用西藥類的高原反應預防藥品一定要經過醫師的指示服用

紅景天
是屬於藥用植物,一般生長在海拔3.500-5.000米的高山流石之中,分布在西藏、青海等高寒地區。紅景天實際上在新疆、西藏高海拔地區,東北長白山雪地都有生長,但實驗中證明,生長在青藏高原海拔4.500米以上,生長條件十分嚴寒、缺氧、強日照、無污染地帶的野生紅景天,是紅景天中的極品,其有效成分是其他地區紅景天的5倍,被喻為〝雪域人蔘〞,尤其是雪瑪拉雅雪域的紅景天。二千多年來,藏民族一直用紅景天熬湯、泡酒以強身健體、抵禦高原嚴寒、缺氧的惡劣環境;藏醫醫聖--宇妥‧元丹貢布撰寫的《四部醫典》曾詳細記載了〝黃金植物〞紅景天的神奇之處;《神農本草經》將中草藥分為上中下三品,紅景天被列為上品之藥。前蘇聯宇航局將紅景天作為宇航員的必備補充劑,以應付太空中惡劣的生存環境,在日本,以紅景天為原料的漢方藥品,更是備受青睞。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紅景天含有紅景天甘、甘元酪醇、黃酮、紅景天多糖等多種有效成分,富含17種氨基酸、21種微量元素、7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能提高機體的耐缺氧能力、保護心臟、能調節人體免疫力、輔助抑制腫瘤。尤其經過大量的安全、毒理實驗證明,長期服用不會產生任何毒副作用和依賴性。

紅景天的使用方式:

一般都是將曬乾的藥材,直接泡開水當茶水服用(開水溫度約80度左右即可,不可以用煮的,以免破壞它的成分),另外也有製成膠囊的成藥,這種成藥對於服用者較為理想,當然如何服用您可必須依藥品上的使用規定,或您的家庭醫師指示服用才可以,但依般ㄊ必須在二星期前開始服用才有效果。

紅景天真有預防高山症的效果嗎?
根據以往使用過人員的反應,可以說有百分之95的功效,其實很多人都覺得,紅景天布只有預防高山症的效果,最重要的是改善一個人的體質,有許多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反而是因為服用紅景天,而改善原先的慢性疾病的效果。


相關資料:

青藏高原的守護神 http://home.pchome.com.tw/travel/able3/09index.htm
紅景天研究發展 http://www.shen-nong.com/chi/cm/cm8.html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ountain Medicine http://www.ismmed.org/np_altitude_tutorial.htm
高山反應常識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jnzf/336339.htm

浪遊前準備-旅遊保險


旅遊保險

買旅遊保險,一定要看保險計劃是否提供24小時全球緊急支援服務、醫療保障的範圍及計劃不承保事項。因為買旅遊保險的目的,是在一旦身體受傷,生命待救時,能為自己提供保障。

投保前必先了解保障範圍和保額,以便比較不同旅遊保障計劃。其次,應考慮旅遊目的地的風險,以決定保障計劃是否能提供足夠的保障。如到內地,緊急支援服務便可能較重要。若是到美國或加拿大,那邊醫療費用相當高,若保障計劃的保額少,保障或不足夠。

旅遊地點以外,要查詢不同旅遊保險是否承保個別項目,保障的範圍與保額。部分旅遊保險會不承保恐怖襲擊,甚至是騎馬、滑雪也不承保。不同的保障計劃對於個別活動或項目的定義會有不同。

旅遊保險的24小時全球緊急支援保障,基本內容大致相同,但宜留意個別項目有否開支上限,如緊急醫療運送及運送遺體返港之費用,部分計劃是實報實銷,故應了解最高賠償額及相關細節。

買了旅遊保險的外遊人士,謹記把保單影印本帶在身邊,不要放在行李內。而保單正本則留在家中,及讓家人知道自己已買旅遊保險。萬一出事,家人可拿著保單跟進事件。

目前市民購買旅遊保險可說是十分方便,除了透過旅行社及銀行外,網上投保更是一個既安全又可靠的方法。只要出發前於網上投保,一經確認,保障便會自動生效,省卻繁瑣的手續。

旅遊保險 Q&A